上汽牽手華為 是時候造一個“新靈魂”了

2025-07-05 08:27:28
声明

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,本站只提供存储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來源:@經濟觀察報微博

劉曉林/文 2024年年底,DeepSeek R1大模型即將推出前,該公司創始人梁文鋒發了一條朋友圈,其中寫道:“3年過去了,舊世界分崩離析,新時代正在光速到來。”這句話放在當下的汽車領域,作為剛發生的一起重要合作的注腳,也相當合適。⠀

和華為終於走到了一起,雙方日前在上海簽署了深度合作協議,宣布“將在產品定義、生產製造、供應鏈管理、銷售服務等領域展開戰略合作,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車”。消息一出,前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2021年7月發表的“靈魂論”又被業界反芻了一遍,“上汽最終交出了靈魂”成為眾人的感慨。⠀

實際上,正如本文開頭梁文鋒所言,三年過去了,汽車業的舊格局、舊概念,甚至是對汽車這一產品的定義都已經發生改變。舊的靈魂如何能適應新的時代?因此,上汽和華為的合作,不是簡單的”出讓靈魂”,而是雙方合力打造一個“新靈魂”。

不難想象,對於要不要和華為合作,上汽內部經曆了激烈的爭論,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,合作都比不合作更有利。三年前的顧慮,如今已經被行業中的諸多新案例所化解,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早已今非昔比。一顆“老靈魂”固然有可貴之處,但如果已經暗淡無光,不如解放出來,注入新動能,蛻變為更具生機的新靈魂。⠀

放眼汽車行業,在過去三年裏,除了科技企業通過不斷“卷”技術來吸引整車企業的合作,傳統整車企業的意識轉換同樣明顯。從2024年開始,上汽的改變有目共睹。2024年5月,上汽集團舉行新能源技術發布會,公布了包括固態電池、能量閉環、高效動力總成、智能底盤、全棧軟件架構、全新電子架構在內的七大技術底座,並展示了純電、混動、氫能三大整車平台以及電池、電驅、超混係統、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等技術成果。這些在智能化和電動化轉型上的階段性成果,是上汽聯手華為共塑新靈魂的基礎。⠀

上汽當下的境遇並不樂觀。2024年,反超上汽集團成為國內最大汽車製造商,很難說這不是促成上汽決定和華為深度合作的“最後一根稻草”。目前,以比亞迪、特斯拉、“蔚小理(蔚來、小鵬、理想”為代表的品牌已占據市場的主動地位。上汽雖擁有智己、飛凡等新能源品牌,但市場份額增長乏力,亟需找到突圍之路。此外,L4級自動駕駛、車路雲一體化(V2X)等技術的商業化落地進入關鍵期,傳統車企自研周期長、成本高,借力外部技術巨頭搶占窗口期是更經濟的選擇。⠀

事實上,以2024年的技術發布會為標誌,上汽的轉型節奏已經進入新的階段。上汽開始啟動各種創新嚐試,包括攜手奧迪共同打造中國專屬新能源品牌AUDI,啟動全員競聘上崗讓年輕一代進入管理層。在2024年年中的上汽集團幹部大會上,上汽集團新任總裁賈健旭更是提出了“我們要學會‘跪著做人、低調做人、高調做事’”的反思。⠀

從上汽和華為將在“產品定義、生產製造、供應鏈管理、銷售服務”四個領域展開合作來看,雙方選擇了華為鴻蒙智行下的智選車模式。上汽甚至願意在銷售服務領域和華為進行合作,說明上汽已經意識到“新時代正在光速到來”,汽車消費模式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。⠀

作為汽車“國家隊”中體量最大的整車企業,上汽長期堅持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上全棧自研。全棧自研也是大部分車企的安全底線,但這並不影響同時與頭部科技企業展開合作。對上汽來說,在華為成為智能汽車標杆的當下,和華為合作已不僅僅是錦上添花的選擇,而是決定前景的必選項。⠀

這起合作可以將華為在工業端的能力(如5G工廠方案)導入汽車領域,同時,上汽可以共享華為ICT供應鏈資源,共建國產化替代生態,降低對博世、英偉達等外資供應商的依賴。此外,雙方打造的新品牌在上汽和華為雙渠道加持下,有望產生不一樣的效果。⠀

對華為而言,和上汽合作也是一次突破現狀的嚐試。在官宣與上汽打造第五“界”(此前華為已與車企聯手打造了問界、智界、享界、尊界)後,關於第六“界”的消息隨之而來。餘承東曾說隻造四“界”,但尊界還沒上市就要和上汽牽手打造第五界,這何嚐不是一種“食言”?但更準確的說,這是一種突破。華為如果想在汽車“新靈魂”時代穩固的地位,有必要覆蓋足夠多、足夠有分量的品牌。⠀

當然,上汽與華為合作後,新品牌如何與已經存在的其他四“界”區別開,仍有待探討。目前,華為與車企的合作呈現“金字塔分層”,上汽此次合作居於塔尖,是華為現有合作夥伴中話語權最強的。至於華為是否向上汽全棧輸出技術,目前還沒有詳細信息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這起合作將使汽車與科技領域的“合縱連橫”加速。

汽車業態的發展已跨入新周期,時間窗口稍縱即逝,上汽已沒有太多時間繼續做一個觀望者。對上汽如此,對整個汽車行業的參與者同樣如此。

  • A+
tag: